【複誦:完整的接住孩子情緒】(上)
每隔幾天,孩子們會去婆婆(幼時保母)家。
一日,我去婆婆家接孩子們時,川川手裡拿著一只布偶,眼睛流著大把的淚水,嘴裡叫著哮著的發出尖銳的怒吼聲。
我:怎麼了?
川川夾雜著淒厲哭聲的聲音,對著我以崩潰之姿咆哮著。
不知遇到了什麼事,川川的情緒幾乎彷彿到了危險的邊緣,不停的竄跳暴躁。川川坐進車裡,狂風暴雨也隨之帶進車子中。
我:你說這娃娃怎麼了?
川川(尖叫):他們是故意的,他們是故意的。
我:他們是故意的,我聽懂了,但故意什麼?
川川:我沒有要借我的娃娃,可是婆婆家的妹妹故意把我的娃娃拿走!現在、現在娃娃都是妹妹的味道。(持續嘶吼尖叫)
我:妹妹拿了你的娃娃,讓你的娃娃沾了妹妹的味道,你不喜歡,是嗎?
川川:不只是妹妹的味道,還沾了大叔叔和阿公的味道,都是他們家的味道,我不要我的娃娃都是這種味道,我的娃娃本來很香的。(震耳欲聾的哭聲持續著)
川川每表達一句,新的情緒浪頭就隨之增高,眼看懸崖上的山壁就要被浪頭震碎。
面對孩子的情緒,熟知我以薩提爾模式教養孩子脈絡的學習者,應該都知曉我回應的方式大致有二:1.讓問題跑一會兒2.複誦。
大多時候川川情緒湧上來時,頂多是風吹草動小小浪潮的小情緒,不會如此激烈,因此我會放手讓孩子的情緒跑一會兒。然而此刻,因為川川種種行為表現出的訊息,像是鋪天蓋地的要將所有事物都捲進強烈暴風之姿,為了避免孩子跑到更深層的孤單與毀滅中,我決定即刻介入。
為何有時選擇放手,有時又選擇介入,父母該以什麼來做判斷?
人的情感是很複雜的,因此該怎麼判斷,很難以僵硬的公式去呈現,但不管介入與否,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,只要這個關鍵有顧及了,那麼不管要放手或介入,都會是上乘的選擇,這個關鍵就是「先做到父母的情緒平穩」。只要父母的情緒平穩,能寬廣的接納孩子各式各樣情緒的展現,都不至於錯失接住孩子的機會。
有鑑於川川的情緒一波比一波還強烈,聲音其細微之處,都顯示出理智斷裂的邊緣,為了能讓她在絕境中感受到支持與被愛,於是我介入。
介入時,我以「核對」中的”複誦”與”換句話說”,一步一步的靠近孩子,並且向孩子表達「接納」之意。
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接納,而感到支持與被愛,這在對話中,是重大的目標。
許多父母透過看書,在家實地運用核對時,可能因語言使用的差異,其結果就會顯得天差地別。
該如何對話,才能展現出最高強度的「接納」之意,明天分曉。
♬教養工作坊:
🔥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1gGbAX (已額滿)
🔥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WEgL6Z
🔥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e9g8rb